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提出的一种沟通方式,强调同理心、尊重与理解。书中核心思想可归纳如下:

  1. 观察与评判分开
    人们常常把主观评价混入观察之中,但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只描述事实,不带主观判断。例如,不说“你总是迟到”,而是说“你今天迟到了 10 分钟”。
  2. 表达感受,而非指责
    许多人在表达不满时习惯指责他人,例如“你让我很生气”,但更好的表达方式是“我感到生气,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的情绪,而不会本能地防御或反击。
  3. 聚焦需求,而非具体行为
    感受源于需求的满足或未满足,而非他人的行为。例如,生气可能是因为“我需要被尊重”,而不是“对方不听我的话”。明确自己的需求有助于更有效地表达,而不是陷入争执。
  4. 提出具体可行的请求,而非模糊的要求
    许多沟通问题源于含糊不清的表达。例如,与其说“希望你尊重我”,不如说“希望你说话时语气温和一些”。清晰的请求更有可能被理解和接受。

核心理念是:带着同理心去倾听,用清晰、尊重、无攻击性的方式表达自己。这种沟通方式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聚焦需求,而非具体行为” 是非暴力沟通(NVC)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我们在沟通时应当关注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仅仅指责对方的行为。这样可以让沟通更具建设性,避免冲突升级,同时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诉求。

1
2
3
4
5
6
错误示范关注具体行为

 你总是不听我说话你根本不在乎我!”
- 这句话的焦点是指责对方的行为(“不听我说话”),并带有假设(“你不在乎我”)。
- 可能引发对方的防御:“我有听啊你误会了!”
- 容易导致争吵而不是理解和改善关系
1
2
3
4
5
正确示范聚焦需求

 当我和你说话时我希望被关注和倾听因为这让我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 这句话表达了希望被关注和倾听的需求而不是指责对方总是不听”。
- 对方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找到方法来满足你的需求比如他可以调整注意力眼神接触或做出回应

非暴力沟通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四步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把重点放在需求上:

  • 观察(不带评价地描述事实)
  • 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
  • 需求(明确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
  • 请求(提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例如:“当我看到你看手机而没有回应我的问题时(观察),我感到有些失落(感受),因为我需要被关注和理解(需求)。你可以在我说话时放下手机,和我有更多眼神交流吗?(请求)”

这样表达比直接指责“你总是玩手机”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并愿意做出改变。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